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,本站将立即改正。
深圳设施农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8007632号
广东专利转化攻坚二十八条 打通产业化“最后一公里”
在知识经济与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的背景下,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载体,其转化运用效率直接决定区域创新竞争力。2025年,广东省以《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为指引,印发《2025年广东专利转化运用攻坚举措的通知》,提出28项具体措施,旨在打通专利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一、政策框架:以产业化为核心,构建全链条转化体系
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(知识产权局)立足“专利产业化”主线,围绕“优化供给、激活需求、完善生态”三大维度,构建“1+28”政策体系。其中,“1”指一个核心目标——到2025年底,全省高校院所专利产业化率提升20%,专利转让次数达17万件、许可次数达5.5万件,企业专利产品备案数突破1.5万件;“28”项举措则涵盖高校院所改革、金融创新、数据赋能等关键领域,形成“政策引导-资源整合-服务支撑”的闭环生态。
二、攻坚重点:四大维度破解转化难题
(一)高校院所专利转化机制革新
1.存量专利盘活与增量专利提质
(1) 推进高校院所专利全流程盘点,建立动态资源库,对低效专利实施“一校一策”核查与整改。
(2) 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专利价值评估,优化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推动技术需求与专利供给精准匹配。
(3) 案例:某高校通过调整内部考核制度,将专利转化率纳入科研团队评价体系,2025年产业化率提升25%。
2.转化模式创新
(1) 推广“先使用后付费”“零门槛费+收入提成”等灵活模式,降低企业技术引进风险。
(2) 鼓励高校以“作价入股”形式参与企业创新,如广州国家实验室通过27项专利组合运营,助力利德健康科技完成5000万元种子轮融资。
(二)金融赋能:打通资本与技术的“任督二脉”
1.知识产权金融生态构建
(3) 建设国家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,推动商业银行开发“专利质押贷”“数据知识产权贷”等创新产品。
(4) 2025年,全省专利质押融资规模突破4000亿元,证券化产品发行量同比增长30%。
2.风险防控与收益分配
(1) 建立科学定价机制,引入人工智能评估模型,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。
(2) 完善收益分配政策,明确高校院所与创新团队分成比例,破解“不敢转”心理障碍。
(三)数据要素驱动:释放知识产权新价值
1.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与交易
(1) 推动数据知识产权与专利、商标等传统知识产权融合运营,开发“数据+专利”打包交易产品。
(2) 2025年,数据知识产权交易额突破100亿元,形成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易网络。
2.数字金融创新
探索数据知识产权证券化、信托等模式,支持企业通过数据资产融资。
(四)生态体系:培育转化服务“软环境”
1.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
开展专利转化技术经理人培训,纳入全省人才库,优秀者可在职称评定、项目申报中获优先推荐。
2.区域性服务节点布局
在珠三角、粤东西北建设专利转化服务中心,提供“一站式”对接、评估、融资服务。
三、实践成效:从政策到现实的“广东路径”
(一)数据亮点
1.2025年1-4月,全省专利转让/受让次数达5.8万次,居全国首位;专利质押融资额同比增长22%。
2.广州、深圳、佛山三地贡献全省60%以上的专利转化交易,形成“核心城市引领、区域协同联动”格局。
(二)典型案例
1.生物医药领域:某高校通过开放许可模式,将一项抗癌药物专利以“首付+里程碑付款”方式授权企业,预计5年内带动产值超10亿元。
2.智能制造领域:某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建立专利池,通过作价入股形式孵化3家高新技术企业,实现产业链整体升级。
四、未来展望:以专利转化赋能新质生产力
广东省正以专利转化为支点,撬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。下一步,将聚焦三大方向:
1.国际化布局:推动专利标准与国际接轨,支持企业通过PCT专利布局海外市场的。
2.人工智能赋能:利用大数据与AI技术优化专利导航、价值评估等环节,提升转化效率。
3.区域协同创新: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合作,共建跨区域专利转化联盟。
结语
2025年,广东以“28条”为抓手,正从专利大省迈向专利强省。通过政策创新、金融赋能与生态构建,专利转化不再仅仅是技术交易,而是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引擎。在这场攻坚战中,广东以实践诠释:让专利“活”起来,才能让产业“强”起来,让创新“火”起来。
** 联系我们 **
项目部部长 朱攀 13927429073
深圳市设施农业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,为您提供免费咨询服务,服务内容涵盖专利孵化运营、维权援助、纠纷调解。